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呼伦贝尔绿色发展经

    信息发布者:邢占玲
    2017-02-21 13:22:37   转载

    呼伦贝尔绿色发展经

    作者: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邹俭朴 来源: 2017-02-11

    尽管地下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呼伦贝尔摈弃黑金要蓝天,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定发展绿色产业,全力实施旅游业优先发展战略2016 年9 月18 日,摄影爱好者正在拍摄林区秋景 连振摄/本刊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总面积逾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面积之和,是我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城市。
      
      拥有令其他城市羡慕的生态资源: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天然草原之一,面积8万平方公里,素有中国最美草原之称;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是中国最大的亚寒带原始森林,有天然林地12万平方公里;呼伦湖,又称达赉湖,为中国北方最大湖泊。
      
      呼伦贝尔以其丰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的游牧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化,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这里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厄鲁特蒙古族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成为内蒙古游牧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呼伦贝尔聚居着42个民族,特别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三少”民族和俄罗斯族,民俗文化原始奇异,独具魅力。
      
      呼伦贝尔有长达1723公里的边境线、8个国家级口岸,毗邻俄罗斯、蒙古国,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三国文化在这里共融、共处,许多民族又是跨境居住的民族,山水相连、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脉相亲。
      
      徜徉在呼伦贝尔,不仅可以欣赏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还可以领略到别具风味的异国风情。
      
      “曾经,呼伦贝尔草原是令我魂牵梦萦的向往,直至花甲之年才有幸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被呼伦贝尔四季不同的美景深深震撼。”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赞叹道,内蒙古以辽阔壮美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享誉世界,而单单“呼伦贝尔”这四个字,就是一个世界级旅游品牌。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秦义说,大自然的力量造就了呼伦贝尔这片神奇的沃土,世代在这里生息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这种国内少见的组合条件,是呼伦贝尔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呼伦贝尔市副市长姜宝东说。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呼伦贝尔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53.62万人次(不包括一日游),同比增长9.63%;旅游业总收入527.73亿元,同比增长17.7%;旅游外汇收入45117万美元,同比增长25.8%。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业总收入两项指标在内蒙古自治区均位居前茅,旅游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坚守生态“底色”不动摇
      

      呼伦贝尔拥有广袤的草原、森林、湿地,是华北、东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认为,重视和加强呼伦贝尔草原、森林、湿地、河流等复合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对维护我国北方和东北亚地区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地大物博的呼伦贝尔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异常丰沛的水资源。其境内探查到的矿产资源共有40余种,煤炭探明储量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和的1.8倍。水资源总量为286.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2亿立方米,占全内蒙古自治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总量14.6亿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66倍。
      
      如此规模庞大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令投资者兴奋,也让呼伦贝尔在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不已。一位国内生物发酵行业巨头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行业内哪家企业只要能利用到呼伦贝尔的水、冷和煤炭资源,产品的价格优势就足以击败国内,乃至世界所有同类企业。
      
      “不管呼伦贝尔埋着多少煤炭、石油,甚至是黄金,都不能与地面上的森林、湖泊、湿地、草原和蓝天白云相媲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徐锋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也为呼伦贝尔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须始终坚守生态底线,让绿色始终成为呼伦贝尔最鲜明的‘底色’。”秦义表示,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根本理念,让美丽发展深入人心,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好,才能肩负起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无疑为呼伦贝尔提供了出路。
      
      “不管呼伦贝尔地下资源可以为内蒙古贡献多少GDP,但50年乃至100年后,呼伦贝尔必定是一个以旅游闻名于世的城市。”从事旅游产业的徐锋坚信,旅游业可以造福呼伦贝尔,让百姓实现安居乐业。
      
    旅游业井喷发展遭遇“成长烦恼”
      
      经过30多年的风雨磨砺,呼伦贝尔旅游业近年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富神话不断涌现。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291家,国家A级景区50家,各类旅游接待床位12万余张,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带动社会间接就业12万余人。
      
      但是,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同时,盲目开发、无序开发、同质开发等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呼伦贝尔刚刚进入“青春期”的旅游产业,正在经历着“成长的烦恼”。
      
      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陈巴尔虎旗的金帐汗景区,近年来已逐渐发展成呼伦贝尔草原游的必去景点之一。春暖花开之后,草原上绿茵如毯,“天下第一曲水”莫日格勒河静静流过,岸边野花遍地,牛羊成群,空气中的青草芳香让人沉醉迷离,不忍离去。
      
      受经济利益驱使,金帐汗景区周边近年来已冒出至少十几个旅游接待点,祥和安宁的草原宛如一个城市大公园。草原公路旁,到处都是停车场,四处都是喧嚣声。一些投资者在草原上大兴土木,建造出大批不土不洋的蒙古包形建筑,不但破坏了草原的空旷美感,还容易造成一系列生态问题。
      
      一些唯利是图的经营者“占地为王”,即便是党委政府部门请来进行公益性采访拍摄的媒体,也必须买了门票才能进入他们的“领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形象被大打折扣。
      
      类似乱象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警觉。“看着好好的旅游资源被糟践,市、旗(县)两级领导都很痛心。但这些旅游接待点多数都有正规手续,现在清理起来难度较大。”当地一些干部告诉记者,当年许多单位同意了开发者的申请,现在清理起来困难重重。但同时他们也认为,“从保护自然资源和美誉度等角度出发,‘清理门户’、提质升级已迫在眉睫。”
      
      据当地旅游管理部门介绍,除了这种盲目开发、无序开发的情况外,旅游发展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民族文化挖掘不够、淡旺季明显等问题,也在深深困扰着这片土地。
      
    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
      
      在呼伦贝尔市刚刚结束的第四次党代会上,当地党委提出了该市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新的发展目标定位。
      
      当地明确提出,以建设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全力实施旅游业优先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进一步提升地位,树立全域、全民旅游发展理念,用好“呼伦贝尔”这块金字招牌,统筹全市各类旅游资源,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开发,打造四季旅游产品。
      
      “建立高标准的旅游资源开发流程,保证重点旅游资源开发、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有策划、有论证、有修建性详细规划才能开工建设。”呼伦贝尔市旅游局局长托亚表示,要打造国际化的高端旅游目的地,就必须统筹全市旅游资源,保证高水平开发。树立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思想,将旅游资源的开发权掌控在市级政府手里,坚决禁止无序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托亚还表示,当地将绘制旅游发展蓝图,要统筹全市旅游规划,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团队提供智力支持,加快成立由国内旅游业界顶尖专家组成的呼伦贝尔旅游智库,由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蓝图作为指导,形成顶级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每年行动计划。
      
      “我们要将呼伦贝尔整体作为景区建设,通过草原、森林国家风景道体系连接城镇和景区,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从团队接待服务体系向自助游接待服务体系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托亚说。
      
      据秦义介绍,呼伦贝尔依托8个陆路口岸的优势,是国家确定的中俄、中蒙跨境合作城市。
      
      目前以海拉尔区为中心,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了海拉尔—赤塔—乔巴山经济合作区。在内蒙古自治区外,呼伦贝尔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哈尔滨、大庆、长春、齐齐哈尔等城市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呼伦贝尔正在和邻近的兴安盟,共同研究策划打造一个海拉尔—满洲里—阿尔山经济合作区,在这个区域内,推动生态一体化、旅游一体化、向北开放一体化。
      
      “相信随着这些工作的开展,呼伦贝尔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一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欢迎世界各地的人们到呼伦贝尔来做客。”秦义说。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们要依托旅游业‘大招商’,这是我们的政治决心;更要‘招大商’,这是我们的选择。”李纪恒说,呼伦贝尔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绚丽多姿的大森林,底蕴深厚的草原历史文化,都是非常珍贵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呼伦贝尔市要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用好‘呼伦贝尔’这四个字的金字招牌,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让呼伦贝尔的文化旅游业一年四季都火起来,让这里的百姓都富起来。”□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